本数据库通过收集和整理最新科研文献信息而得,供了解领域前沿进展之用。数据源自 PubMed Data ,每日自动更新,已收录文献数量参见 统计表格。表格内容由 GPT 自动整理,可能存在错误或遗漏,请使用时务必注意核实!
如有建议或合作意向,欢迎联系 linlin.yan(AT)bioinfo.app 或 微信 yanlinlin82。本项目遵循 MIT 许可 发布,欢迎下载 源码 自行修改使用。如觉得不错,还请不吝 给我打赏,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新的重要动力!
除通过在线浏览外,为方便用户离线查阅,本站也提供 付费下载(定价5元)。之所以考虑收费,是因为批量扫描这些文献并整理也是有一定成本的,还请理解并多多支持。本站数据会持续更新,而仅需一次付费,未来就可以随时重新下载到最新版本数据。
序号 | 推送日期 | 文章 | 类型 | 简述 | 创新点 | 不足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 | 领域 | 病种 | 技术 | 模型 | 数据类型 | 样本量 |
---|---|---|---|---|---|---|---|---|---|---|---|---|---|---|
1 | 2025-08-06 |
Engineering DNA nanopores: from structural evolution to sensing and transport
2025-Oct, Materials today. Bio
DOI:10.1016/j.mtbio.2025.102137
PMID:40761509
|
review | 本文回顾了DNA纳米孔的结构演变,并探讨了其在分子传感和跨膜运输中的应用潜力 | 整合了DNA纳米孔的结构演变与关键局限性分析,同时突出了单分子传感和受控跨膜运输的突破 | 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噪声等问题 | 探讨DNA纳米孔在合成生物学和纳米医学中的优化策略 | DNA纳米孔 | DNA纳米技术 | NA | DNA origami | NA | NA | NA |
2 | 2025-08-06 |
Cancer stem cells: landscape, challenges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innovations
2025-Aug-05,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40.8Q1
DOI:10.1038/s41392-025-02360-2
PMID:40759634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癌症干细胞(CSCs)的特性、挑战及新兴治疗策略 | 总结了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和多组学整合等最新技术在CSC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双代谢抑制、合成生物学干预和免疫疗法等新兴策略 | 缺乏普遍可靠的CSC生物标志物,且难以在不影响正常干细胞的情况下靶向CSC | 探讨癌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挑战和创新策略 | 癌症干细胞(CSCs) | 肿瘤生物学 | 癌症 | 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多组学整合、3D类器官模型、CRISPR功能筛选、AI驱动的多组学分析 | NA | NA | NA |
3 | 2025-08-06 |
Bioluminescence-Driven Optimization of Geminivirus-Based Vectors as Tools for Plant Biotechnology
2025-Aug-04, ACS synthetic biology
IF:3.7Q1
DOI:10.1021/acssynbio.5c00164
PMID:40758859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通过生物发光技术优化基于双生病毒的载体,用于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合成生物学应用 | 利用自生物发光作为敏感、实时的报告系统来表征基因表达,优化了三种双生病毒载体的性能 | 研究中BCTV载体表现出较差的表达水平和控制能力 | 优化基于双生病毒的载体,以增强其在植物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 | 基于豆黄花叶病毒(BeYDV)、番茄黄曲叶病毒(TYLCV)和甜菜曲顶病毒(BCTV)的合成复制子 | 植物生物技术 | NA | 生物发光技术 | NA | NA | NA |
4 | 2025-08-06 |
Pathway engineering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psychedelics
2025-Aug,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IF:7.1Q1
DOI:10.1016/j.copbio.2025.103314
PMID:40381450
|
研究论文 | 本文综述了迷幻药物生物合成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了在真核和原核生产宿主中合成吲哚胺、麦角胺和苯乙胺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成就 | 总结了迷幻药物生物合成的最新进展,并整理了一系列在异源表达中具有活性的相关生物合成酶 | NA | 开发迷幻药物的替代生产途径 | 迷幻药物(如psilocybin、DMT、5-MeO-DMT、bufotenine、lysergic acid和mescaline) | 合成生物学 | NA | 生物合成 | NA | NA | NA |
5 | 2025-08-06 |
Microbial food waste valorization: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2025-Aug,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IF:7.1Q1
DOI:10.1016/j.copbio.2025.103323
PMID:40554099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作为食物垃圾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进展、挑战和前景 | 强调了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在提高微生物效率、优化底物利用和扩大工业应用方面的作用 | 讨论了底物异质性、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等关键挑战 | 探讨微生物发酵在食物垃圾资源化利用中的潜力 | 食物垃圾及其微生物转化 | 生物技术 | NA | 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 | NA | NA | NA |
6 | 2025-08-06 |
Bio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algae-based foods: applications in nutrition and microbiome health
2025-Aug,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IF:7.1Q1
DOI:10.1016/j.copbio.2025.103335
PMID:40628054
|
review | 本文综述了藻类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进展,特别是在营养和微生物组健康方面的应用 | 探讨了藻类作为可持续、营养丰富的资源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潜力,以及合成生物学和发酵技术在藻类营养增强和新应用中的作用 | 未提及具体藻类种类或应用中的具体技术限制 | 研究藻类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营养和微生物组健康方面的潜力 | 藻类及其衍生物 | 食品生物技术 | NA | 合成生物学、发酵技术、酶解 | NA | NA | NA |
7 | 2025-08-06 |
Ingestible optoelectronic capsules enable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engineered microbes for controllabl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2025-Aug, Nature microbiology
IF:20.5Q1
DOI:10.1038/s41564-025-02057-w
PMID:40721535
|
研究论文 |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工程微生物、可摄入光电胶囊和无线智能手机的双向通信系统,用于可控的治疗干预 | 通过结合工程微生物和光电技术,实现了体内微生物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 研究仅在猪模型中进行验证,尚未进行人体试验 | 开发一种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控生物电子系统 | 工程化大肠杆菌Nissle 1917和猪模型 | 合成生物学与光电技术 | 结肠炎 | 光遗传学工程、无线通信技术 | NA | 生物发光信号、无线电信号 | 猪模型 |
8 | 2025-08-06 |
Cholesterol modulates membrane elasticity via unified biophysical laws
2025-Jul-31,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5-62106-0
PMID:40745155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揭示了胆固醇和脂质不饱和度如何通过统一的生物物理规律调节膜弹性 | 研究发现脂质膜在介观尺度上表现出统一的弹性行为,不受胆固醇含量、脂质不饱和度或温度的影响 | 研究主要基于核自旋技术和计算分析,可能需要在更多实验条件下验证 | 探究胆固醇和脂质不饱和度对膜弹性的影响机制 | 脂质膜的弹性行为 | 生物物理学 | NA | 核自旋技术、计算分析 | NA | 实验数据 | NA |
9 | 2025-08-06 |
When good guides go bad: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ll unique Cas9 protospacers in E. coli reveal widespread functionality and rules for gRNA design
2025-Jul-28, bioRxiv : the preprint server for biology
DOI:10.1101/2025.05.23.651106
PMID:40475487
|
研究论文 | 本文通过评估大肠杆菌K12 MG1655基因组中近50万种独特gRNA的活性,揭示了Cas9核酸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及其gRNA设计的规则 |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至少93%)独特gRNA具有功能,仅0.3%无功能,并提出了排除或修复这些无功能gRNA的简单设计规则 | 研究仅限于大肠杆菌K12 MG1655基因组,未在其他细菌或更广泛的生物系统中验证 | 评估Cas9核酸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特异性及gRNA设计的有效性 | 大肠杆菌K12 MG1655基因组中的近50万种独特gRNA | 合成生物学 | NA | Cas9核酸酶技术 | NA | 基因组数据 | 近50万种独特gRNA |
10 | 2025-08-06 |
Purification of post-transcriptionally modified tRNAs for enhanced cell-free translation systems
2025-Jun-10, bioRxiv : the preprint server for biology
DOI:10.1101/2025.06.10.658963
PMID:40661628
|
研究论文 | 本文开发了一种纯化方法,用于生产具有天然转录后修饰的tRNA,以提高无细胞翻译系统的效率和保真度 | 开发了一种结合tRNA过表达和DNA杂交纯化的新方法,能够高产高纯度地生产具有天然转录后修饰的tRNA | NA | 解决传统转录方法生产的tRNA缺乏关键转录后修饰的问题,提高翻译产量和保真度 | tRNA及其转录后修饰 | RNA生物化学 | NA | DNA杂交纯化 | NA | NA | NA |
11 | 2025-08-06 |
TeaTFactor: A Prediction Tool for Tea 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s Based on BERT
2024 Nov-Dec,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DOI:10.1109/TCBB.2024.3444466
PMID:39150804
|
研究论文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的茶植物转录因子预测工具TeaTFactor | 利用BERT架构和预训练策略进行转录因子预测,开发了专门的预测工具 | 未明确提及具体局限性 | 开发茶植物转录因子的准确预测工具 | 茶植物转录因子 | 自然语言处理 | NA | BERT预训练 | BERT | 蛋白质序列数据 | 未明确提及具体样本数量 |
12 | 2025-08-06 |
Single-Cell Synchro-Subtractive-Additive Nanoscale Surgery with Femtosecond Lasers
2024-07-24, Nano letters
IF:9.6Q1
DOI:10.1021/acs.nanolett.4c00970
PMID:38989671
|
research paper |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飞秒激光单细胞手术(FLSS)的原位“同步减材-增材”技术,用于解决现有单细胞操作手术方法的不足 | FLSS技术通过同步纳米级三维减材和增材制造,实现了对单细胞结构的精确移除和修改,同时通过两种光聚合作用快速固化特殊设计的水凝胶 | 术后存活率为70%,仍有提升空间 | 开发一种新型单细胞手术技术,用于单细胞结构的精确操作和修改 | 单细胞 | 生物医学工程 | NA | 飞秒激光手术 | NA | NA | NA |
13 | 2025-08-06 |
Organ-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Control Using DNA Origami-Based Nanodevices
2024-07-10, Nano letters
IF:9.6Q1
DOI:10.1021/acs.nanolett.4c02104
PMID:38920331
|
研究论文 |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NA折纸技术的纳米装置,用于实现器官特异性基因表达控制 | 开发了坚韧的DNA折纸结构,可在低pH条件下封装入脂质纳米颗粒,实现器官特异性基因递送 | DNA纳米结构的脆弱性和靶向能力不足仍是挑战 | 开发器官特异性基因表达的纳米递送系统 | DNA折纸纳米装置和脂质纳米颗粒 | 合成生物学 | NA | DNA折纸技术、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 | NA | 实验数据 | 小鼠器官 |
14 | 2025-08-05 |
Genetically programmable wearable devices for precision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onitoring
2025-Aug-04, Biofabrication
IF:8.2Q1
DOI:10.1088/1758-5090/adf25a
PMID:40690926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基因可编程可穿戴设备在精确生理和分子监测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 | 整合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到可穿戴平台,增强特异性、响应性和功能多样性 | 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组件的不稳定性以及转化障碍限制了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 推动精确医疗和实时疾病管理的下一代生物混合系统 | 可穿戴设备及其在临床和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 | 生物医学工程 | NA | 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 | NA | 生理和分子数据 | NA |
15 | 2025-08-05 |
Targeted metabolomics-guided rational refinement of cyanobacterial metabolism enables enhanced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of L-lysine
2025-Aug-01, Metabolic engineering
IF:6.8Q1
DOI:10.1016/j.ymben.2025.07.015
PMID:40754064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结合靶向代谢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方法,优化蓝藻代谢途径,提高L-赖氨酸的光合生产 | 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指导蓝藻代谢途径的理性优化,显著提高L-赖氨酸产量 | 研究仅针对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菌株,未验证其他蓝藻物种的适用性 | 优化蓝藻代谢途径,实现可持续的L-赖氨酸光合生产 | 蓝藻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 | 合成生物学 | NA | 靶向代谢组学,合成生物学 | NA | 代谢组数据 | NA |
16 | 2025-08-05 |
Revolutionizing Caffeic Acid Production: Advanced Microbi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Synthetic Biology Approaches
2025-Aug, Biotechnology journal
IF:3.2Q2
DOI:10.1002/biot.70091
PMID:40757780
|
review | 本文综述了通过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法优化咖啡酸生产的五种策略 | 整合五种策略(咖啡酸生物合成途径、代谢途径修饰、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辅因子工程和模块化共培养)以突破微生物生产咖啡酸的瓶颈 | 微生物底盘生产咖啡酸面临前体供应有限、代谢中间体毒性、辅因子利用效率低以及对传统宿主微生物过度依赖等瓶颈 | 优化咖啡酸的微生物生产 | 咖啡酸及其微生物生产 | 合成生物学 | NA | 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17 | 2025-08-05 |
Unlocking hidden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indolocarbazole and RiPP biosynthesis to the activation of cryptic secondary metabolism via microbial interactions
2025-06,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IF:2.1Q3
DOI:10.1038/s41429-025-00828-5
PMID:40379949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放线菌次级代谢的三个方面:吲哚咔唑的生物合成、RiPPs的生物合成以及通过微生物相互作用激活次级代谢 | 强调了微生物相互作用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的重要性,并为通过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学进行药物发现提供了新方向 | NA | 探索放线菌次级代谢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 放线菌,特别是链霉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 | 微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 | NA | 细胞游离一锅合成平台、联合培养策略 | NA | NA | NA |
18 | 2025-08-05 |
Chem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Giant Vesicles and Gated Nanoparticles for Strip-Based Sensing
2024-11-06, Nano letters
IF:9.6Q1
DOI:10.1021/acs.nanolett.4c04022
PMID:39442006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展示了一种基于微米/纳米颗粒化学通讯的传感系统设计 | 结合巨型单层囊泡和门控介孔纳米颗粒实现化学通讯,并应用于试纸条传感系统 | 实际应用验证仍需进一步开展 | 开发基于微纳颗粒通讯的传感系统 | 巨型单层囊泡(GUVs)和门控介孔纳米颗粒 | 纳米技术 | NA | 化学通讯技术 | NA | 化学信号 | 以细菌毒素α-溶血素为目标分析物的实际样品 |
19 | 2025-08-04 |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synthetic receptors for therapeutic protein delivery
2025-Sep,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 official journal of Arbeitsgemeinschaft fur Pharmazeutische Verfahrenstechnik e.V
IF:4.4Q1
DOI:10.1016/j.ejpb.2025.114789
PMID:40553909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合成受体在治疗性蛋白质递送中的应用与前景 | 总结了多种合成受体的工程化设计及其在精准基因编辑和时空控制治疗性蛋白质递送中的优势 | 存在安全性问题、递送效率不足以及受体设计和优化的复杂性等挑战 | 探讨合成受体在治疗性蛋白质递送领域的应用潜力 | 合成受体及其在治疗性蛋白质递送中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 | 肿瘤、炎症性免疫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病和病毒感染 | 基因编辑技术 | GPCR、MESA、synNotch、SNIPRs | NA | NA |
20 | 2025-08-04 |
Dendritic Membranized Coacervate Microdroplets: A Robust Platform for Synthetic-Living Cell Consortia
2025-Aug-0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IF:14.4Q1
DOI:10.1021/jacs.5c09772
PMID:40751679
|
研究论文 |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树枝状膜化凝聚微滴(MCM)的合成-活细胞联合体平台,该平台在生理条件下展现出增强的稳定性,并模拟了细胞样行为 | 利用树枝状分子的球状和刚性结构构建的MCM,其临界盐浓度是其他凝聚微滴的两倍以上,显著提高了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 | NA | 开发一种在生物环境中结构稳定的合成细胞平台,用于选择性递送治疗酶和参与信号转导途径 | 树枝状膜化凝聚微滴(MCM)及其在合成-活细胞联合体中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NA | 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