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库通过收集和整理最新科研文献信息而得,供了解领域前沿进展之用。数据源自 PubMed Data ,每日自动更新,已收录文献数量参见 统计表格。表格内容由 GPT 自动整理,可能存在错误或遗漏,请使用时务必注意核实!
如有建议或合作意向,欢迎联系 linlin.yan(AT)bioinfo.app 或 微信 yanlinlin82。本项目遵循 MIT 许可 发布,欢迎下载 源码 自行修改使用。如觉得不错,还请不吝 给我打赏,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新的重要动力!
除通过在线浏览外,为方便用户离线查阅,本站也提供 付费下载(定价5元)。之所以考虑收费,是因为批量扫描这些文献并整理也是有一定成本的,还请理解并多多支持。本站数据会持续更新,而仅需一次付费,未来就可以随时重新下载到最新版本数据。
序号 | 推送日期 | 文章 | 类型 | 简述 | 创新点 | 不足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 | 领域 | 病种 | 技术 | 模型 | 数据类型 | 样本量 |
---|---|---|---|---|---|---|---|---|---|---|---|---|---|---|
2361 | 2024-08-07 |
Synthetic biology in China, UK and US
2016-Dec,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
IF:4.4Q1
DOI:10.1016/j.synbio.2016.10.002
PMID:29062945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2362 | 2024-08-07 |
Th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heromone-response is a metabolically active stationary phase for bio-production
2016-Dec, 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
IF:3.7Q2
DOI:10.1016/j.meteno.2016.05.001
PMID:29468120
|
研究论文 | 研究了酵母菌的交配素反应作为生物生产代谢活跃静止期的潜力 | 首次探讨了交配素反应作为生物生产阶段的适宜性,并展示了其独特的代谢活性 | NA | 探索酵母菌交配素反应作为生物生产阶段的适宜性 | 酵母菌的交配素反应及其代谢特性 | 合成生物学 | NA | 转录组数据分析 | NA | 代谢物通量数据 | NA |
2363 | 2024-08-07 |
The cellular Ising model: a framework for phase transitions in multicellular environments
2016-06,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DOI:10.1098/rsif.2015.1092
PMID:27307510
|
research paper | 本文基于Ising模型引入了一种基因调控网络,该网络能在多细胞环境中诱导相变,从而协调细胞群体的行为 | 设计了由所谓的切换开关与两个群体感应模块Las和Lux接口组成的构建块,展示了信号分子跨细胞膜运输速率变化时,细胞群体从个体切换表型到全局集体表型组织的自发对称性破缺 | NA | 探索多细胞系统中的相变现象及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 基因调控网络在多细胞环境中的相变行为 | synthetic biology | NA | NA | Ising model | NA | NA |
2364 | 2024-08-07 |
Kernel Architecture of the Genetic Circuitry of the Arabidopsis Circadian System
2016-Feb,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IF:3.8Q1
DOI:10.1371/journal.pcbi.1004748
PMID:26828650
|
研究论文 | 本文通过机制模拟研究了拟南芥昼夜节律系统的遗传电路核心结构,揭示了其核心反馈环路及其对昼夜节律分子特征的贡献 | 首次揭示了拟南芥昼夜节律系统中至少一半的调控交互作用对于表达野生型植物中观察到的昼夜节律分子特征是必不可少的,并提出了一个核心结构的概念 | NA | 探讨拟南芥昼夜节律系统中基因调控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对昼夜节律维持的影响 | 拟南芥昼夜节律系统的遗传电路核心结构 | 生物学 | NA | 机制模拟 | NA | 分子特征 | NA |
2365 | 2024-08-07 |
Environmental Factors Modulating the Stability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the Petrotoga mobilis Esterase (PmEst)
2016, PloS one
IF:2.9Q1
DOI:10.1371/journal.pone.0158146
PMID:27351338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识别和重组生产来自极端嗜热菌Petrotoga mobilis的酯酶PmEst,并使用同步辐射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和结构表征,以关联PmEst的稳定性和对不同底物的水解活性 | PmEst在有机溶剂中表现出增强的酶稳定性,这可能使其在合成生物学中具有新的应用 | NA | 研究Petrotoga mobilis酯酶PmEst的稳定性和酶活性,并探索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潜力 | Petrotoga mobilis酯酶PmEst的稳定性和酶活性 | 生物技术 | NA | 同步辐射圆二色谱(SRCD)和荧光光谱 | NA | 光谱数据 | NA |
2366 | 2024-08-07 |
Reconstitution of the Bacterial Glutamate Receptor Channel by Encapsulation of a Cell-Free Expression System
2024-Mar-08,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 JoVE
DOI:10.3791/66595
PMID:38526087
|
研究论文 | 本文展示了一种在巨型单层脂质囊泡(GUVs)中重建细菌谷氨酸受体(GluR0)的方法,通过将无细胞表达系统封装并孵育在合成细胞内 | 本文创新性地利用无细胞表达系统,通过替换GluR0的N端信号肽为蛋白紫红质信号肽,成功实现了GluR0在混合GUVs膜中的共翻译转运 | 该方法目前仅限于模型膜蛋白GluR0的重建,未来需要验证其在其他膜蛋白重建中的适用性 | 旨在开发一种在合成细胞中重建膜蛋白的稳健方法 | 细菌谷氨酸受体(GluR0)及其在合成细胞膜中的重建 | 合成生物学 | NA | 无细胞表达系统 | NA | NA | NA |
2367 | 2024-08-07 |
Sugarcane breeding: a fantastic past and promising future driven by technology and methods
2024,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IF:4.1Q1
DOI:10.3389/fpls.2024.1375934
PMID:38525140
|
review | 本文从技术和方法的角度回顾了甘蔗育种的主要历史,指出了当前的状况和挑战,并对智能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合理展望 | 本文提出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和信息技术(如遥感和深度学习)来实现甘蔗育种的跨越式发展 | 由于遗传基础狭窄、品种退化严重、缺乏突破性品种以及育种周期长和基因聚合概率低等问题,甘蔗育种面临挑战 | 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方法推动甘蔗育种的发展,以应对未来世界人口爆炸、可耕种土地减少和各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威胁 | 甘蔗育种 | NA | NA | 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遥感、深度学习 | NA | NA | NA |
2368 | 2024-08-07 |
Synthetic Botany
2017-Jul-05,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IF:6.9Q1
DOI:10.1101/cshperspect.a023887
PMID:28246181
|
研究论文 | 本文探讨了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改造植物的潜力与挑战 | 强调了新的基于DNA的植物操作方法和先进的定量成像技术在简化植物模型中的应用 | 植物生长缓慢、生命周期长、需要特殊设施、遗传操作工具不足以及多细胞复杂性等问题限制了进展 | 旨在理解遗传网络、细胞群体和组织层面物理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并探索植物性状的理性工程化新方法 | 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特别是简化植物模型 | 合成生物学 | NA | DNA操作技术,定量成像技术 | NA | 图像 | 简化植物模型 |
2369 | 2024-08-07 |
Cell-free synthetic biology for in vitro prototype engineering
2017-06-15, Biochemical Society transactions
IF:3.8Q2
DOI:10.1042/BST20170011
PMID:28620040
|
研究论文 | 本文探讨了无细胞转录-翻译系统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作为快速原型设计平台 | 开发了新的无细胞系统,旨在解锁难以工程化的微生物宿主,并加速迭代设计周期 | NA | 探索无细胞合成生物学在体外原型工程中的应用 | 无细胞转录-翻译系统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 | NA | 无细胞转录-翻译 | NA | NA | NA |
2370 | 2024-08-07 |
Oligo- and dsDNA-mediated genome editing using a tetA dual selection system in Escherichia coli
2017, PloS one
IF:2.9Q1
DOI:10.1371/journal.pone.0181501
PMID:28719630
|
研究论文 | 本文报道了一种在Escherichia coli中使用优化后的tetA双选择盒进行精确基因编辑的方法 | 该方法能够进行快速且成功的基因工程操作,包括删除、插入、替换和点突变,且无需失活甲基导向错配修复系统或质粒克隆 | NA | 开发一种精确且无缝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用于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领域 | Escherichia coli的基因组 | 合成生物学 | NA | 基因编辑 | NA | DNA | NA |
2371 | 2024-08-07 |
Photoreceptor Mediated Plant Growth Responses: Implications for Photoreceptor Engineering toward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Crops
2017,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IF:4.1Q1
DOI:10.3389/fpls.2017.01181
PMID:28744290
|
研究论文 | 本文总结了光敏受体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光敏受体以提高作物性能的潜力 | 提出了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设计新型光敏受体以改善作物农艺性状的潜在应用 | NA | 探讨光敏受体工程在提高作物性能中的应用 | 作物中的光敏受体及其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影响 | NA | NA | 基因编辑技术 | NA | NA | NA |
2372 | 2024-08-07 |
Engineering the 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 Domain for Molecular Scaffolding Applications
2017,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IF:4.0Q2
DOI:10.3389/fmicb.2017.01441
PMID:28824573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细菌微区室壳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定制细胞内支架的潜在应用 | 探讨了利用细菌微区室壳蛋白作为模块化平台,构建多样化、可编程的细胞内结构,以提高代谢途径产量和隔离异源系统 | NA | 探索细菌微区室壳蛋白在细胞内空间组织控制中的应用 | 细菌微区室壳蛋白及其自组装机制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NA | NA |
2373 | 2024-08-07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Synthetically-Derived Lead Biosensor Construct for Use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2016-Dec-18, Sensors (Basel, Switzerland)
DOI:10.3390/s16122174
PMID:27999352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开发了一种基于质粒的全细胞细菌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铅污染 |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合成来源的铅生物传感器构造,用于检测铅污染 | NA | 开发和应用一种合成来源的铅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铅污染 | 铅生物传感器及其在检测铅污染中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 | NA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包括多种实验室和环境分离株 |
2374 | 2024-08-07 |
Modular modelling with Physiome standards
2016-12-01,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DOI:10.1113/JP272633
PMID:27353233
|
research paper | 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Physiome标准建模协议CellML的复杂模型设计原则,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原则在构建可扩展和可重用的模型中的应用 |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套设计原则,用于指导复杂模型的构建,这些原则使得模型不仅可扩展,而且适合在更大规模的模型中重用 | NA | 旨在为复杂模型的构建提供设计原则,以支持模型的可扩展性和重用性 | 复杂计算模型的设计原则及其在CellML中的应用 | NA | NA | CellML | NA | NA | NA |
2375 | 2024-08-07 |
Bacterial genome engineering and synthetic biology: combating pathogens
2016-11-04, BMC microbiology
IF:4.0Q2
DOI:10.1186/s12866-016-0876-3
PMID:27814687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细菌基因组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工具在对抗多药耐药病原菌中的应用 | 介绍了重组工程、CRISPR和细菌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等特定基因组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法在病原体靶向中的应用 | NA | 探讨如何利用新兴的细菌基因组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工具来监测和治疗广泛存在的顽固性细菌感染 | 多药耐药病原菌及其耐药机制 | 合成生物学 | NA | 重组工程、CRISPR | NA | NA | NA |
2376 | 2024-08-07 |
Design of nanoscale enzyme complexes based on various scaffolding materials for biomass conversion and immobilization
2016-Nov, Biotechnology journal
IF:3.2Q2
DOI:10.1002/biot.201600039
PMID:27783468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基于蛋白质、微生物和纳米材料的不同支架技术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对木质纤维素材料生物精炼的影响 | 介绍了智能应用各种支架与纳米尺度工程工具和代谢工程技术结合,可能为研究带来特定优势 | NA | 探讨支架技术在酶固定化和生物精炼领域的应用 | 酶固定化技术及其在生物精炼中的应用 | 生物技术 | NA | 酶固定化技术 | NA | NA | NA |
2377 | 2024-08-07 |
Synthetic Biology of Natural Products
2016-Oct-03,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IF:6.9Q1
DOI:10.1101/cshperspect.a023994
PMID:27503995
|
研究论文 | 本文讨论了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多样性和自然模块性,以及它们作为合成生物学方法的吸引力和挑战 | 文章介绍了基于合成生物学工具的化合物和途径检测与表征方法的发展,以及通过理性多样化方法访问化学空间的新技术 | 文章提到了当前领域的进展和剩余瓶颈,但未具体说明局限性 | 探讨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的现状,强调最新进展和存在的瓶颈 |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 | NA | 合成生物学工具 | NA | 基因组信息 | 涉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大部分 |
2378 | 2024-08-07 |
Engineering of synthetic, stress-responsive yeast promoters
2016-09-30, 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16.6Q1
DOI:10.1093/nar/gkw553
PMID:27325743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开发了一组在酸性条件下可诱导的合成酵母启动子,并验证了其增强乳酸生产的应用 | 本研究通过修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提高了合成启动子在低pH条件下的性能,并成功将其应用于不相关的启动子中 | NA | 设计和工程化可响应特定内源或环境条件的合成酵母启动子 | 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合成启动子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表达数据和转录因子结合数据 | 一组合成启动子变体 |
2379 | 2024-08-07 |
Improving protein content and quality by over-expressing artificially synthetic fusion proteins with high lysine and threonine constituent in rice plants
2016-Sep-28, Scientific reports
IF:3.8Q1
DOI:10.1038/srep34427
PMID:27677708
|
研究论文 | 通过在稻米植物中超表达人工合成的融合蛋白,提高稻米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从而改善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 | 人工合成了两个新的基因,通过融合内源性稻米基因与赖氨酸/苏氨酸模体编码序列,显著提高了转基因稻米种子中赖氨酸、苏氨酸、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含量 | 转基因种子中携带这两个新基因的串联阵列时,蛋白质质量和数量的改进有限 | 提高稻米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从而改善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 | 稻米植物及其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 | 合成生物学 | NA | 基因工程 | NA | 基因序列 | 转基因稻米种子与野生型对照 |
2380 | 2024-08-07 |
A linear-encoding model explain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target morphology in regeneration
2014-Mar-06,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DOI:10.1098/rsif.2013.0918
PMID:24402915
|
研究论文 | 本文探讨了再生过程中目标形态变异性的线性编码模型 | 提出了线性编码目标形态的概念,简化了再生过程中的逆问题 | NA | 研究再生机制及其在生物医学和合成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 鹿角、涡虫、招潮蟹等生物的再生机制 | NA | NA | NA | 线性编码模型 | NA | 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