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库通过收集和整理最新科研文献信息而得,供了解领域前沿进展之用。数据源自 PubMed Data ,每日自动更新(使用关键词“['synthetic biology']”过滤),已收录文献数量参见 统计表格。表格内容由 GPT 自动整理,可能存在错误或遗漏,请使用时务必注意核实!
如有建议或合作意向,欢迎联系 linlin.yan(AT)bioinfo.app 或 微信 yanlinlin82。本项目遵循 MIT 许可 发布,欢迎下载 源码 自行修改使用。如觉得不错,还请不吝 给我打赏,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新的重要动力!


除通过在线浏览外,为方便用户离线查阅,本站也提供 付费下载(定价9.9元)。之所以考虑收费,是因为批量扫描这些文献并整理也是有一定成本的,还请理解并多多支持。本站数据会持续更新,而仅需一次付费,未来就可以随时重新下载到最新版本数据。
| 序号 | 推送日期 | 文章 | 类型 | 简述 | 创新点 | 不足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 | 领域 | 病种 | 技术 | 模型 | 数据类型 | 样本量 | 工程工具 | 宿主生物 | 回路设计 | 应用领域 |
|---|---|---|---|---|---|---|---|---|---|---|---|---|---|---|---|---|---|---|
| 121 | 2025-04-05 |
Editorial: Microbial co-cultures: a new era of synthetic biology and metabolic engineering, volume II
2025,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IF:4.0Q2
DOI:10.3389/fmicb.2025.1587450
PMID:40182290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 122 | 2025-10-05 |
Poplar transformation with variable explant sources to maximiz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2025-01-08, Scientific reports
IF:3.8Q1
DOI:10.1038/s41598-024-81235-y
PMID:39779752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通过比较杨树不同外植体来源的再生和转化效率,探索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的新途径 | 首次系统比较杨树地上和地下器官外植体的再生能力与转化效率,发现根外植体具有显著再生潜力,并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了相关基因表达机制 | 研究仅针对杨树这一木本多年生生物能源作物,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植物物种 | 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最大化植物材料利用率 | 杨树的不同外植体类型(叶、茎、叶柄和根) | 合成生物学 | NA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转录组分析 | NA | 基因表达数据、转录组数据、形态观察数据 | 杨树的四种不同外植体类型 | 农杆菌介导转化 | 杨树 | NA | 能源, 工业生物技术 |
| 123 | 2025-10-05 |
A novel MoClo-mediated intron insertion system facilitates enhanced transgene expression in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2025,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IF:4.1Q1
DOI:10.3389/fpls.2025.1544873
PMID:40123955
|
研究论文 | 开发了一种基于MoClo工具包的新型内含子插入系统,用于增强莱茵衣藻中转基因的表达效率 | 创建了符合MoClo标准的首个内含子插入策略,能够显著增强微藻中转基因的表达水平 | NA | 开发适用于微藻合成生物学的基因表达增强技术 |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 合成生物学 | NA | Modular Cloning (MoClo) | NA | 基因表达数据 | NA | MoClo |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 内含子插入增强基因表达系统 | 工业生物技术 |
| 124 | 2025-10-05 |
Bioengineered therapeutic systems for improving antitumor immunity
2025-Jan,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IF:16.3Q1
DOI:10.1093/nsr/nwae404
PMID:40114728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通过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和表面工程技术构建生物工程化治疗系统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 系统阐述了通过工程化改造细胞、细菌和病毒来源的治疗系统,添加导航识别、可控组件和免疫调节功能,同时去除毒性因子 | NA | 改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 生物工程化的治疗系统 | 合成生物学 | 肿瘤 | 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表面工程 | NA | NA | NA | CRISPR-Cas9 | 细胞、细菌、病毒 | 导航识别系统、可控组件、免疫调节组件 | 医学 |
| 125 | 2025-10-05 |
Microalgae in health care and functional foods: β-glucan applications, innovations in drug delivery and synthetic biology
2025,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IF:4.4Q1
DOI:10.3389/fphar.2025.1557298
PMID:40103595
|
综述 | 本文全面探讨微藻在医疗保健和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重点关注β-葡聚糖治疗、药物递送创新和合成生物学技术 | 系统整合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如副淀粉)在免疫调节和抗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并强调合成生物学在增强微藻治疗价值方面的创新 | 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规模化生产、监管协调和消费者接受度等问题 | 探讨微藻在医疗保健和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与发展方向 | 微藻及其生物活性化合物(β-葡聚糖、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剂) | 合成生物学 | NA | 合成生物学、生物过程工程 | NA | NA | NA | NA | 微藻 | NA | 医药, 食品 |
| 126 | 2025-10-05 |
Cyanobacterial type I CRISPR-Cas systems: distribution, mechanisms, and genome editing applications
2025,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IF:4.3Q2
DOI:10.3389/fbioe.2025.1552030
PMID:40084131
|
综述 | 深入分析蓝藻内源性CRISPR-Cas系统(重点关注分布最广的I型系统)及其在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 | 首次系统总结蓝藻I型CRISPR-Cas系统的DNA防御机制及其在基因组编辑中的创新应用潜力 | NA | 探讨蓝藻内源性CRISPR-Cas系统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基因组编辑应用 | 蓝藻内源性CRISPR-Cas系统(特别是I型系统) | 合成生物学 | NA | CRISPR-Cas系统 | NA | 基因组数据 | NA | CRISPR-Cas | 蓝藻 | NA | 工业生物技术 |
| 127 | 2025-10-05 |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the diagnostic of plant bacterial pathogens
2025,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IF:4.1Q1
DOI:10.3389/fpls.2025.1547974
PMID:40093602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植物细菌病原体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重点介绍了微拉曼光谱技术在单细胞水平实现快速、无标记、非侵入式检测的创新应用 | 光谱学方法需要完善的光谱数据库,且无法检测未知病原体 | 探讨植物细菌病原体诊断技术的演进路径和发展方向 | 植物细菌病原体 | 植物病理学 | 植物细菌性疾病 | 微拉曼光谱、单细胞测序 | NA | 光谱数据、基因序列数据 | NA | 合成生物学工具 | NA | NA | 农业 |
| 128 | 2025-10-05 |
Fungi: Pioneers of chemical creativity -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to uncover fungal chemistry
2025, IMA fungus
IF:5.2Q1
DOI:10.3897/imafungus.16.142462
PMID:40093757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真菌天然产物在药物开发中的成功应用,并系统介绍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真菌化学物质发现技术框架与策略 | 整合了真菌生物学知识与合成生物学方法,提出系统性探索真菌基因组的合作研究框架 | NA | 挖掘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药物开发潜力并系统探索其化学多样性 | 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化学特性 | 天然产物化学 | NA | 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 | NA | 化学分析数据、基因组数据 | NA | NA | 真菌 | NA | 医药 |
| 129 | 2025-10-05 |
Synthetic gene circuits in plants: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2025, Quantitative plant biology
DOI:10.1017/qpb.2025.3
PMID:40070723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植物合成生物学中合成基因回路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 系统总结了植物合成基因回路在基因表达可编程控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 NA | 探讨植物合成生物学中合成基因回路的设计、构建与应用 | 植物合成基因回路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植物 | 合成基因回路,用于基因表达的可编程控制 | 农业 |
| 130 | 2025-10-05 |
There and turn back again: the application of phage serine integrases in eukaryotic systems
2025,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IF:4.3Q2
DOI:10.3389/fbioe.2025.1478413
PMID:40066361
|
综述 | 概述丝氨酸整合酶在真核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潜力 | 强调丝氨酸整合酶在真核细胞中的创新应用方式及新重组因子(RDFs)的持续发现 | NA | 更新丝氨酸整合酶在真核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并推动遗传工程应用 | 噬菌体丝氨酸整合酶及其在真核系统中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 | NA | 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 | NA | NA | NA | 丝氨酸整合酶 | 真核细胞 | DNA序列插入、切除或倒位 | 医学,农业,环境科学 |
| 131 | 2025-10-05 |
Microbiome Engineering for Sustainable Rice Production: Strategies for Biofertilization, Stress Tolerance, and Climate Resilience
2025-Jan-22, Microorganisms
IF:4.1Q2
DOI:10.3390/microorganisms13020233
PMID:40005600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水稻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功能作用及微生物组工程策略,旨在通过微生物组工程实现可持续水稻生产 | 系统探讨微生物组工程从传统接种剂到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并提出通过微生物组塑造基因(M基因)培育抗病性状的新途径 | 微生物制剂的商业化成功受土壤特性、田间环境条件和植物基因型等多种因素限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 通过微生物组工程增强水稻的生物施肥、胁迫耐受性和气候适应性,实现可持续水稻生产 | 水稻微生物组(根际、叶际和内共生微生物)及其功能 | 农业生物技术 | NA | 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 NA | 文献资料 | NA | NA | 水稻 | NA | 农业 |
| 132 | 2025-10-05 |
Harnessing Gut Microbiota for Biomimetic Innovations in Health and Biotechnology
2025-Jan-24, Biomimetics (Basel, Switzerland)
DOI:10.3390/biomimetics10020073
PMID:39997096
|
综述 | 探讨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仿生创新灵感来源在医疗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 | 系统阐述微生物群仿生学的创新潜力,包括个性化益生菌、人工微生物组和仿生生物传感器等应用 | 人工环境中微生物复杂性复制的困难、基因工程微生物的伦理问题以及先进疗法的公平获取 | 探索基于微生物群的仿生创新在医疗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仿生应用 | 生物技术 | NA | 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多组学方法、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医疗, 环境 |
| 133 | 2025-10-05 |
On Emergence of Spontaneous Oscillations in Kombucha and Proteinoids
2025, BioNanoScience
IF:3.0Q3
DOI:10.1007/s12668-024-01678-5
PMID:39980746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探讨康普茶和类蛋白体中的自发振荡现象及其与生命起源的潜在联系 | 首次系统比较康普茶和类蛋白体中的自发振荡现象,揭示其作为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关键机制 | 未明确说明实验样本数量和具体实验条件 | 探索生物系统中从混沌到有序的自发振荡机制及其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 康普茶(细菌和酵母群落)和类蛋白体(原始蛋白质形式)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细菌, 酵母 | 自发振荡系统, 自组织网络 | 合成生物学, 生物技术 |
| 134 | 2025-10-05 |
DAPE cloning with modified primers for producing designated lengths of 3' single-stranded ends in PCR products
2025, PloS one
IF:2.9Q1
DOI:10.1371/journal.pone.0318015
PMID:39946422
|
研究论文 | 介绍一种名为DAPE的新型DNA克隆方法,通过修饰引物在PCR产物中产生特定长度的3'单链末端 | 开发了能够精确控制3'突出端长度的DNA组装方法,克服传统SLIC技术无法克隆小片段DNA的限制 | NA | 开发更高效的DNA组装技术用于合成生物学 | DNA片段组装方法 | 合成生物学 | NA | PCR, 磷酸硫酯修饰, T5核酸外切酶 | NA | DNA序列数据 | NA | DAPE克隆 | NA | 多基因电路构建 | 工业生物技术 |
| 135 | 2025-10-06 |
The Establishment of Artificial RNA Cascade Circuits for Gene Regulation Based on Doxycycline-Induced Pre-mRNA Alternative Splicing
2025-Jan-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IF:4.9Q2
DOI:10.3390/ijms26031163
PMID:39940931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开发了基于多西环素诱导的前mRNA选择性剪接的人工RNA级联电路用于基因调控 | 开发了具有相反调控功能的开关模块(CTM和C2ITetR>4A),并构建了内含子剪接双开关RNA级联系统,能够使用相同配体同时激活和抑制剪接机制 | NA | 建立人工RNA级联电路用于基因调控 | 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调控 | 合成生物学 | 肿瘤 | RNA剪接调控、基因电路设计 | NA | NA | NA | NA | 哺乳动物细胞 | 人工嵌合内含子模块、RNA核糖开关、TetR适体、内含子剪接双开关RNA级联系统、L7Ae/k-turn模块 | 医学 |
| 136 | 2025-10-05 |
Synthetic biology in Mexico: Brief history, current landscape, and perspectives towards a bio-based economy
2025 Jan-Dec, Engineering biology
DOI:10.1049/enb2.12037
PMID:39950160
|
综述 | 概述墨西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在生物经济中的潜力 | 首次系统梳理墨西哥合成生物学发展脉络,强调iGEM竞赛对本国合成生物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未提供具体研究数据支撑,主要基于宏观现状描述 | 分析墨西哥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及向生物经济转型的潜力 | 墨西哥合成生物学教育、科研、产业及政策体系 | 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文本资料 | NA | iGEM | NA | NA | 工业生物技术, 环境 |
| 137 | 2025-10-05 |
Challenges in observing transcription-translation for bottom-up synthetic biology
2025, QRB discovery
DOI:10.1017/qrd.2024.27
PMID:39944880
|
综述 | 本文详细讨论了体外重构转录-翻译系统的挑战与方法,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前景 | 系统评估PURE系统和细胞裂解液在重构转录-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解耦这两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 NA | 实现合成细胞的构建,深入理解细胞系统的重构与功能追踪 | 转录-翻译系统、PURE系统、细胞裂解液、GUVs(巨型单层囊泡) | 合成生物学 | NA | 荧光显微镜技术、探针标记 | NA | NA | NA | PURE系统 | NA | 转录-翻译系统重构 | 医学, 工业生物技术 |
| 138 | 2025-10-05 |
Alternating Cellular Functions by Optogenetic Control of Organelles
2025,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Clifton, N.J.)
DOI:10.1007/978-1-0716-4047-0_13
PMID:39724352
|
研究论文 | 介绍通过光遗传学调控细胞器功能的方法,重点关注线粒体-溶酶体接触的光学调控 | 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实现对活细胞中细胞器功能的动态调控,为细胞工程提供创新范式 | NA | 开发通过光遗传学动态调控细胞器功能的技术方法 |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和溶酶体 | 合成生物学 | NA | 光遗传学 | NA | NA | NA | 光遗传学 | 真核细胞 | 线粒体-溶酶体接触调控系统 | 医学, 工业生物技术 |
| 139 | 2025-10-05 |
Measuring XNA polymerase fidelity in a hydrogel particle format
2025-Jan-24, 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16.6Q1
DOI:10.1093/nar/gkaf038
PMID:39878216
|
研究论文 | 开发了一种在氢凝胶颗粒中测量XNA聚合酶保真度的无纯化方法 | 通过在氢凝胶包被的磁性颗粒基质内完成XNA转录和逆转录步骤,无需传统凝胶电泳纯化过程 | NA | 开发更高效的XNA聚合酶保真度测量方法 | 人工遗传聚合物(XNAs)和XNA聚合酶 | 合成生物学 | NA | 氢凝胶颗粒技术,DNA扩增,克隆测序 | NA | 测序数据 | NA | NA | NA | NA | 合成生物学 |
| 140 | 2025-10-05 |
Modeling ncRNA-Mediated Circuits in Cell Fate Decision: From Systems Biology to Synthetic Biology
2025,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Clifton, N.J.)
DOI:10.1007/978-1-0716-4290-0_6
PMID:39702707
|
综述 | 本章回顾了非编码RNA介导的细胞命运决策电路建模方法,从系统生物学延伸到合成生物学应用 | 整合数学建模与合成生物学方法揭示ncRNA介导的双稳态开关设计原理 | 主要基于理论框架和已有研究综述,缺乏原始实验数据验证 | 阐明ncRNA调控细胞命运决策的分子机制和设计原则 | 非编码RNA(miRNA、ceRNA)与转录因子构成的基因调控网络 | 系统生物学 | NA | 数学建模、合成生物学 | NA | 理论模型 | NA | NA | NA | 双稳态开关、正反馈回路、miRNA-mRNA互作调控网络 | 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