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库通过收集和整理最新科研文献信息而得,供了解领域前沿进展之用。数据源自 PubMed Data ,每日自动更新,已收录文献数量参见 统计表格。表格内容由 GPT 自动整理,可能存在错误或遗漏,请使用时务必注意核实!
如有建议或合作意向,欢迎联系 linlin.yan(AT)bioinfo.app 或 微信 yanlinlin82。本项目遵循 MIT 许可 发布,欢迎下载 源码 自行修改使用。如觉得不错,还请不吝 给我打赏,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创新的重要动力!
除通过在线浏览外,为方便用户离线查阅,本站也提供 付费下载(定价5元)。之所以考虑收费,是因为批量扫描这些文献并整理也是有一定成本的,还请理解并多多支持。本站数据会持续更新,而仅需一次付费,未来就可以随时重新下载到最新版本数据。
序号 | 推送日期 | 文章 | 类型 | 简述 | 创新点 | 不足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 | 领域 | 病种 | 技术 | 模型 | 数据类型 | 样本量 |
---|---|---|---|---|---|---|---|---|---|---|---|---|---|---|
21 | 2025-04-01 |
Scaling-up molecular logic to meso-systems via self-assembly
2025-Mar-28,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4.7Q1
DOI:10.1038/s41467-025-58379-0
PMID:40148329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展示了通过自组装系统实现分子逻辑计算向介观系统的扩展 | 首次展示了自组装系统(由环芳烃八羧酸酯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能够执行逻辑操作,其中膜本身表现为一个Reset-Set Flip-Flop,并集成了7个以上的逻辑元件 | 人工分子基介观系统在逻辑操作方面的应用仍然非常罕见 | 探索分子逻辑计算在介观系统中的应用 | 自组装系统(环芳烃八羧酸酯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合成生物学 | NA | 自组装技术 | NA | NA | NA |
22 | 2025-04-01 |
Protein-derived cofactors: chemical innovations expanding enzyme catalysis
2025-Mar-28,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IF:40.4Q1
DOI:10.1039/d4cs00981a
PMID:40151987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衍生辅因子的化学创新及其在扩展酶催化功能方面的作用 | 揭示了蛋白质衍生辅因子的多样性和其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它们在酶催化中的新功能和应用 | 对辅因子生物合成和功能的机制理解仍显不足,传统诱变方法可能干扰辅因子组装 | 探讨蛋白质衍生辅因子的化学创新及其在酶催化、生物催化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蛋白质衍生辅因子及其在酶催化中的作用 | 生物化学 | NA | 非经典氨基酸位点特异性掺入、结构生物学、质谱、生物物理光谱学 | NA | NA | NA |
23 | 2025-04-01 |
CAR-T therapy dilemma and innovative design strategies for next generation
2025-Mar-27, Cell death & disease
IF:8.1Q1
DOI:10.1038/s41419-025-07454-x
PMID:40148310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显著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跨学科创新技术以克服当前CAR-T细胞疗法的主要障碍 | 提出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ON/OFF开关、生物指导支架、纳米材料、溶瘤病毒、CRISPR筛选、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等跨学科策略,以设计下一代CAR-T细胞 | 未提及具体的临床试验数据或样本量,可能缺乏实证支持 | 克服当前CAR-T细胞疗法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主要障碍,设计下一代CAR-T细胞 | CAR-T细胞疗法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肿瘤免疫治疗 | 血液肿瘤 | 合成生物学、CRISPR筛选、纳米材料、溶瘤病毒等 | NA | NA | NA |
24 | 2025-04-01 |
Current advances in microalgae-based fucoxanthin production and downstream processes
2025-Mar-27, Bioresource technology
IF:9.7Q1
DOI:10.1016/j.biortech.2025.132455
PMID:40157580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微藻基岩藻黄素生产的当前进展及其下游工艺 | 探讨了包括自养、异养和混合营养方法在内的不同培养系统,以及超临界流体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等提取方法的效率和环境影响,同时提出了合成生物学和CRISPR基因修饰在增强岩藻黄素生物合成中的潜力 | 面临成本、可扩展性和监管限制等挑战 | 探讨微藻基岩藻黄素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 | 微藻(如三角褐指藻)和岩藻黄素 | 生物技术 | NA | 超临界流体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CRISPR基因修饰 | NA | NA | NA |
25 | 2025-04-01 |
A review of MicroRNAs and flavonoids: New insights into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2025-Mar-2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F:7.7Q1
DOI:10.1016/j.ijbiomac.2025.142518
PMID:40157676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MicroRNAs与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新见解 | 提出了'miRNA-多因素协同网络'概念,并探讨了利用人工miRNA设计、CRISPR/Cas技术及人工智能优化黄酮类代谢的新策略 | NA | 理解和改善黄酮类代谢,为代谢工程提供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 | MicroRNAs与黄酮类化合物 | 植物代谢工程 | NA | CRISPR/Cas, 合成生物学, 多组学技术, 人工智能 | NA | NA | NA |
26 | 2025-04-01 |
The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 of Frederick Griffith I: Its Narrowing and Potential for the Creation of Novel Microorganisms
2025-Mar-20, Bioengineering (Basel, Switzerland)
DOI:10.3390/bioengineering12030324
PMID:40150788
|
research paper | 本文探讨了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的局限性及其在创造新型微生物中的潜力 | 揭示了经典转化实验在创造新型微生物中的局限性,并探讨了其潜在应用 | 转化实验依赖于非常相近的微生物,限制了其创造潜力 | 研究转化实验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 微生物的基因组转移和转化实验 | 合成生物学 | NA | 基因组转移 | NA | NA | NA |
27 | 2025-03-30 |
Xenotopic synthetic biology: Prospective tools for delaying ag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s
2025-Mar-28, Science advances
IF:11.7Q1
DOI:10.1126/sciadv.adu1710
PMID:40153513
|
综述 | 本文探讨了利用来自低等生物的一组酶来逆转与年龄相关的代谢变化,以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 | 提出利用非哺乳动物酶作为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未开发资源 | NA | 探讨通过异源合成生物学工具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策略 | 来自低等生物的一组酶,包括氨基酸稳态调节剂、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剂等 | 合成生物学 | 老年病 | NA | NA | NA | NA |
28 | 2025-03-30 |
Multi-Layer Autocatalytic Feedback Enables Integral Control Amidst Resource Competition and Across Scales
2025-Mar-21, ACS synthetic biology
IF:3.7Q1
DOI:10.1021/acssynbio.4c00575
PMID:40116396
|
研究论文 |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自催化反馈策略,用于在资源竞争和跨尺度环境下实现积分控制 | 利用多层反馈策略解决自催化积分反馈控制器在资源竞争和上下文依赖耦合中的局限性,实现了群体水平的积分反馈和多细胞积分器 | 未明确提及具体局限性,但暗示现有自催化控制器的潜力尚未完全开发 | 开发能够在资源竞争和跨尺度环境下实现稳健适应和稳态的控制策略 | 合成生物学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多细胞系统 | 合成生物学 | NA | 数学模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 | 多层自催化控制器 | 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 | NA |
29 | 2025-03-30 |
Anti-Cancer Strategies Using 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teria Clostridium: Advances and Synergistic Approaches
2025-Mar-14, Life (Basel, Switzerland)
DOI:10.3390/life15030465
PMID:40141809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利用厌氧孢子形成细菌梭菌(Clostridium)进行抗癌策略的最新进展及协同治疗方法 | 探讨了梭菌在癌症治疗中的直接肿瘤溶解、免疫调节及与现有癌症疗法的协同效应,并介绍了通过合成生物学进行的基因改造 | 尽管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梭菌疗法与其他疗法结合具有潜力,但仍存在挑战 | 研究梭菌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与其他疗法的协同效应 | 厌氧孢子形成细菌梭菌(Clostridium) | 癌症治疗 | 癌症 | 合成生物学、基因改造 | NA | NA | NA |
30 | 2025-03-30 |
Engineering Useful Microbial Species fo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2025-Mar-05, Microorganisms
IF:4.1Q2
DOI:10.3390/microorganisms13030599
PMID:40142492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工程在制药生物技术中的最新进展,包括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和自适应进化在优化微生物菌株中的应用 | 整合了CRISPR-Cas系统、合成生物学方法以及AI和ML技术来优化微生物工程,加速新药开发 | 代谢途径的高效优化、可持续的工业规模生产以及满足国际监管要求仍是关键挑战 | 探讨微生物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及其技术进展 | 微生物菌株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合成生物学 | NA | CRISPR-Cas系统、合成生物学、AI和ML | NA | NA | NA |
31 | 2025-03-30 |
Where Biology Meets Engineering: Scaling Up Microbial Nutraceuticals to Bridge Nutrition, Therapeutics, and Global Impact
2025-Mar-02, Microorganisms
IF:4.1Q2
DOI:10.3390/microorganisms13030566
PMID:40142459
|
综述 | 本文探讨了微生物平台在营养保健品生产中的变革性作用,强调了先进的发酵技术、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 | 微生物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替代方案,利用微生物细胞作为生物工厂,高效合成生物活性化合物 | 优化微生物菌株、确保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生产仍面临挑战 | 探讨微生物平台在营养保健品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全球健康影响 | 微生物细胞及其合成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 生物技术 | 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 |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适应性进化、生物反应器创新 | NA | NA | NA |
32 | 2025-03-29 |
Expression of Fluorescence Reporters and Natural Products in Native Gut Escherichia coli
2025-Mar-26, ACS synthetic biology
IF:3.7Q1
DOI:10.1021/acssynbio.4c00835
PMID:40138712
|
research paper | 该研究利用CRAGE技术对肠道原生大肠杆菌EcAZ-1和益生菌EcN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成功表达了多种异源基因并优化了荧光蛋白的表达条件,同时实现了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首次在原生肠道大肠杆菌中应用CRAGE技术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并成功表达多种荧光报告基因和生物活性化合物 | 仅测试了两种大肠杆菌菌株,可能无法代表所有肠道菌株的特性 | 探索原生肠道大肠杆菌作为合成生物学平台的潜力 | 肠道原生大肠杆菌EcAZ-1和益生菌EcN | 合成生物学 | NA | CRAGE技术 | NA | 基因表达数据 | 两种大肠杆菌菌株(EcAZ-1和EcN) |
33 | 2025-03-29 |
Integrated metabolome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revealed key cytochrome P450 gene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oleanane-type saponins in Hedera helix L
2025-Mar-21,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PPB
IF:6.1Q1
DOI:10.1016/j.plaphy.2025.109818
PMID:40147328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通过整合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常春藤中参与齐墩果烷型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细胞色素P450基因 | 鉴定了6个CYP450候选基因,并验证了它们在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生物合成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HhCYP716A409和HhCYP716S11在β-香树脂醇C-28位氧化中的作用,以及HhCYP72D57、HhCYP72A1140和HhCYP72A1141在齐墩果酸C-23位羟基化中的作用 | 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对CYP450基因在五环三萜骨架修饰阶段的功能表征尚不深入 | 探究常春藤中齐墩果烷型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 常春藤(Hedera helix L)及其代谢产物 | 植物代谢工程 | NA | 转录组分析、代谢组分析、RT-qPCR、体外和体内验证 | NA | 转录组数据、代谢组数据 | NA |
34 | 2025-03-29 |
Last Decade Insights in Exploiting Marine Microorganisms as Sources of New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2025-Mar-07, Marine drugs
IF:4.9Q1
DOI:10.3390/md23030116
PMID:40137302
|
综述 | 回顾了过去十年在利用海洋微生物作为新型生物活性天然产物来源方面的主要进展 | 强调了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创新在发现和表征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的作用 | 未具体提及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限制或挑战 | 探索海洋微生物作为新型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来源及其潜在应用 | 海洋细菌、真菌和微藻 | 生物技术 | NA | 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 | NA | NA | NA |
35 | 2025-03-29 |
Advancements in Escherichia coli secretion systems for enhanced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2025-Mar-03,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IF:4.0Q2
DOI:10.1007/s11274-025-04302-0
PMID:40025370
|
综述 | 本文综述了大肠杆菌分泌系统在增强重组蛋白生产方面的进展 | 探讨了天然和工程化的大肠杆菌分泌系统,以及通过基因工程、诱变和合成生物学方法提高蛋白产量、折叠和分泌效率的最新进展 | 大肠杆菌的细胞能力有限,蛋白聚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 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和分泌效率 | 大肠杆菌及其分泌系统 | 微生物学 | NA | 基因工程、诱变、合成生物学 | NA | NA | NA |
36 | 2025-03-28 |
Extracellular Bacterial Production of DNA Hydrogels-Toward Engineered Living Materials
2025-Mar-27, Small (Weinheim an der Bergstrasse, Germany)
DOI:10.1002/smll.202502199
PMID:40143682
|
研究论文 | 该研究首次利用外电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生产DNA水凝胶,为工程化活材料(ELMs)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首次在活细菌环境中开发DNA水凝胶,并利用SpyCatcher/SpyTag技术实现外源聚合酶的细胞表面锚定 | 研究仅使用了Shewanella oneidensis一种细菌,未探索其他微生物系统的适用性 | 开发具有导电性和代谢活性的动态生物混合材料系统 | 外电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和DNA水凝胶 | 合成生物学 | NA | SpyCatcher/SpyTag技术 | NA | NA | NA |
37 | 2025-03-28 |
Orthogonal Host-Guest Interactions Enable Programming of Protocell Membranes for Cellular High-Order Assembly and Enhanced Immunogenicity
2025-Mar-26,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8.3Q1
DOI:10.1021/acsami.4c20476
PMID:40067075
|
研究论文 |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正交主客体相互作用编程原生细胞膜的方法,用于细胞高阶组装和增强免疫原性 | 利用β-环糊精(β-CD)作为宿主实体,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在微囊膜上对接功能分子,实现了细胞样膜表面的可编程性 | 未提及该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 开发一种可编程的治疗性原生细胞平台,模拟真实的细胞间相互作用 | 多糖基微囊(P-somes)和巨噬细胞 | 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 | NA | 主客体相互作用 | NA | NA | NA |
38 | 2025-03-28 |
Metabolite-Responsive Control of Transcription by Phase Separation-Based Synthetic Organelles
2025-Mar-21, ACS synthetic biology
IF:3.7Q1
DOI:10.1021/acssynbio.4c00633
PMID:39954260
|
研究论文 | 该研究通过基于液-液相分离的合成细胞器,将代谢信号转化为基因转录调控 | 利用液-液相分离技术构建合成细胞器,实现代谢信号对基因转录的可逆调控 | 目前仅验证了丙酮酸代谢信号的特异性响应,未测试其他代谢物的广泛适用性 | 开发具有生命体感知和适应能力的合成生物材料 | 基于PdhR阻遏蛋白的合成细胞器系统 | 合成生物学 | NA | 液-液相分离技术 | NA |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数据 | NA |
39 | 2025-03-28 |
CnRed: Efficient, Marker-free Genome Engineering of Cupriavidus necator H16 by Adapted Lambda Red Recombineering
2025-Mar-21, ACS synthetic biology
IF:3.7Q1
DOI:10.1021/acssynbio.4c00757
PMID:39989320
|
研究论文 |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Cupriavidus necator H16的lambda Red重组系统,结合电穿孔技术,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基因删除和稳定基因组整合 | 首次在线性PCR产物上应用lambda Red重组系统,并开发了高效的标记回收方法 | 研究仅验证了三个基因组位点的修改,未进行大规模应用测试 | 开发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方法以优化Cupriavidus necator H16的生产菌株 | Cupriavidus necator H16细菌 | 合成生物学 | NA | lambda Red重组系统、电穿孔技术、Cre/loxP系统 | NA | 基因组数据 | 三个不同的基因组位点 |
40 | 2025-03-28 |
Engineering a New Generation of Gene Editors: Integrating Synthetic Biology and AI Innovations
2025-Mar-21, ACS synthetic biology
IF:3.7Q1
DOI:10.1021/acssynbio.4c00686
PMID:39999982
|
研究论文 |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创新来开发新一代基因编辑器 | 整合AI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基因编辑酶的发现与设计,提高活性、特异性和降低免疫原性 | 未提及具体实验验证数据或临床转化时间表 | 开发更安全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以促进临床转化 | 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及其衍生工具 | 合成生物学 | NA | AI/ML模型预测、定向进化 | 机器学习模型(未指定具体架构) | 生物分子数据 | NA |